学院举行“尤无曲与南通师范”艺术文献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11-18浏览次数:0

11月17日上午,由光堂尤无曲艺术馆和美术学院共同策划的“尤无曲与南通师范”艺术文献展在学院美术馆举行。南通市委宣传部原部长、张謇研究中心干事会会长张小平,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南通大学原副校长沈启鹏,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会长、江海书画研究院院长周剑浩,张謇先生曾孙、江苏省人大常委张慎欣,南通市文联主席姜平,南通市文联原主席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尤世玮,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原主任吴声和,南通市江海文化研究会驻会副会长江海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房健,南通市文联原副主席陈建华,南通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吴盈,南通书法国画院院长邵连,南通书法国画院原院长康荣,南通市物资中专原校长尤无曲先生的儿子尤世璜,南通光朗堂尤无曲艺术馆馆长尤灿,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刘锋,党委副书记、校长朱月萍,党委委员、副校长都樾,南通师范学校原校长朱嘉耀,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原副校长沈行恬,以及尤灿先生的家属和通师高专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活动。美术学院书记陈竹林主持开幕式。

刘锋代表通师高专党委、校长室致辞,他指出,尤无曲先生几代人均和师范有缘,先生与师范百年相关相融的家世、师友经历,不仅是我校百年师范发展的缩影,也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先生长孙尤灿先生,致力于整理、研究、宣传其祖父非凡的艺术成就和传奇人生已有二十余载,让我们看到了尤氏家族文化有承有绪,更可传可新。今天,美术学院举行先生归来之展览,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先生开拓胸襟、立定志愿、不厌不倦的艺术人生希望大家能用心观摩细心体会,在赏悦中学习先生为学、治事、做人之道真正做到有所悟,有所得有所行,为新时代师范教育发展,为学校升格发展积蓄更多更强的力量。

朱敏在介绍活动策划的基本情况时说到,我校原海门校区从1976年开始,在江苏率先创办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四十五年来为地方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人才,被誉为南通“小学美术教师的摇篮”。“尤无曲与南通师范”艺术展是光朗堂尤无曲艺术馆和美术学院共同策划“先生归来”系列艺术展览之一,意在强调尤无曲先生以张謇先生创立的“坚苦自立、忠实不欺”师范精神作为支撑,立德树人,从业为艺。他是我们美术学院师生的忠实楷模和艺术导师,我们要学习他踏实做事、诚实做人的优秀品格,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探索精神,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尤灿在讲话中谈到,通师高专有着光荣传统和辉煌历史,学校成立之初,尤家就与她结下不解之缘。一百多年来薪火相传、血脉相连。爷爷尤无曲先后求学于南通第二幼稚园、通师一附、张謇中学、南通师范。张謇提出的“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师范精神,贯穿了尤无曲的一生。艺术文献展览通过对尤无曲不同历史时期画作的解读,钩连出尤无曲成长历程中的人和事,画里画外涉及到和南通师范有交集的六代尤家人,以及近现代文化史上和尤无曲有交集,与南通师范有关系的几十位先生。因此,先生归来,不仅仅是尤无曲一个先生,而是影响和成就过尤无曲的几十个先生。他还强调,展览可以说是南通师范教育,百年育人的成功范本,是张謇文化的丰硕成果,可以对如今的“师范学子”,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沈启鹏在讲话中指出,江海大地,艺术名家云集,传统文化积淀丰厚,形成了一道南通特有的艺术文化现象,尤无曲先生便是这一现象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与先生的接触交往,感受最深的一是尤家“格物致知,守文游艺”的文化精神;二是先生人淡如菊、温和低调的品性;三是先生一辈子对传统文化孜孜以求,传承创新的人文情怀。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与山、水、日、月共舞,以笔、墨、纸、砚为伴,领略自然之道,探索“笔墨水融”奥秘,在艺术创作上开创“泼墨写意山水”一格,这是南通美术现象浓墨重彩的一笔。

陈竹林在开幕式结语中指出,回望通师高专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名家大师云集,其中,尤无曲先生可以说是先行者。先生淡泊名利、正直坚毅的人格,一辈子坚守并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品鉴先生的绘画作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守正创新,独树一格的艺术精神值得我们传承。聚焦学校建校120周年大庆,举行今天的展览,旨在倡导大家见贤思齐,志存高远,坚定中国传统文化自信,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百年师范传统,合力推进新时代学校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先生归来,携一缕浅的芬芳,凝一抹鲜活的水墨,连同师范校园特有的文化气质,随风越过枝头,飘过展馆,停留在有你有我的彼岸,蕴润美的文化记忆。

 

开幕式结束之后,参加活动的领导和来宾、尤灿先生和他的家人,以及学校的部分老师和学生观摩了“尤无曲与南通师范”艺术文献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