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
—— 美术学院、学前一院、学前二院党总支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5年8月21日至22日,美术学院党总支联合学前一院、学前二院党总支以“忆党史、守初心、担使命”为主题,组织教师党员赴如皋、盐城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在红色基地探寻中淬炼信仰,在专业场景体悟中坚守匠心,在跨校交流与乡村调研中明晰使命,不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更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责任担当在精神与行动层面实现双重升华。
忆党史:在红色印记中筑牢信仰之基
在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党员们循着革命文物、实景布置与雕塑画作的脉络,重温土地革命时期如皋人民的革命壮举。我校校友刘瑞龙等同志参与创立红十四军的奋斗历程,让党员们深刻感知先辈“无惧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内核;南通地区首位共产党员,我校校友吴亚鲁创建“平民社”、领导五一农民暴动,培育了大批革命骨干;他们的事迹尤为触动人心。
走进盐城新四军纪念馆,“铁军精神”从锈迹斑斑的枪械、泛黄的作战地图中跃然眼前。党员们在铁军忠魂雕塑前驻足沉思,从烈士家书、行军日记里解码“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红色基因;复原的战场实景与军民鱼水情雕塑,更让烽火岁月触手可及。结合专业所长,教师党员现场评析馆内革命画作,深入探讨革命文艺的战斗性与时代价值,让党史学习既入脑入心,又与专业思考同频共振。
从红十四军的土地革命壮举,到新四军的敌后抗战征程,两座纪念馆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党员教师们对党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进一步坚定了以红色精神涵养教育初心的信念。
守初心:在专业标杆中打磨育人匠心
在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党员教师们聚焦弹壳显微痕迹、“破案如绣花”的工作手稿,从刑侦技术的精密严谨中,体悟“让证据说话”的专业坚守。“辛普森案”物证分析展区的严谨流程,更让大家引发共鸣:艺术教育与刑侦工作相通,都需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在细节打磨中传递专业精神。
中国海盐博物馆里,“煮海为盐”的千年技艺带来另一重启发。党员们通过沉浸式体验,见证海水引灌、刮泥淋卤到煎炼成盐的全过程。盐工“夏日挥汗、冬日破冰”的坚守,“九煎九晒”的匠心,让教师们深刻意识到:艺术教育既要锤炼学生的专业技艺,更要传承这份“于细微处求卓越”的匠心,在沉淀中守住育人初心。
担使命:在实践探索中绘就育人新篇
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如皋平园池村,无人机植保、智慧温控大棚、“如宝农耕园”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展现出乡村振兴的鲜活图景。党员们实地调研农旅融合创新实践,为“艺术乡建”寻找切入点。学院计划打造实践基地,用画笔勾勒美丽乡村,用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让艺术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彰显时代价值。
在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鲁艺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德田等领导陪同参观了校内党性教育基地“铁军艺苑”,介绍了华中鲁艺的光荣历史和精神内涵,分享了学院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红色党建品牌打造、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三院党总支还与鲁迅艺术学院党总支围绕党建品牌创建、党建业务融合等主题深入研讨,鲁艺学院“铁军艺苑”党性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华中鲁艺精神与艺术教育融合的育人实践,以及音乐剧《华中鲁艺记》的创排片段,让我们深受启发。双方约定深化合作,共同探索高质量党建引领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党员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行动动员,未来要把红十四军、新四军的革命精神化作课堂上的鲜活教材,把刑侦科学的严谨、海盐技艺的匠心融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既提升专业能力,又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将积极参与“艺术乡建”、跨校合作等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让艺术教育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