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2024年度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我院党总支报送的“以美育人育美之人”系列党日活动案例荣获三等奖。
三等次 | |
序号 | 案例名称 |
82 | “视听说走”四维驱动:构建“数智红途”育人新范式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党总支 |
83 | 以美育人育美之人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党总支 |
84 | “红芯向党·石榴同心”:山海情实践赋能行动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 |
这份荣誉,既是对我院近年来探索“党建引领、美育赋能”工作路径的一次重要肯定,也是我院党总支持续深化党建与业务“一融双高”的新起点。我院党总支将以此为激励,砥砺奋进、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在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院党总支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构建工作体系,以“艺亩三分地”工作室为创新支点,着力打造出这一特色鲜明的党建品牌。本次获奖的案例,呈现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工作机制,主要创新与实践路径有:
壹
立足专业特色 锚定育人根本
在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学院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美育实践”的部署要求。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
2023年指导创立“艺亩三分地工作室”,系统构建“党建引领、美育赋能”工作体系,精心设计“节点时间矩阵”,着力打造“以美育人育美之人”特色党建品牌。通过推动党建与专业教育、思政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实现了从“简单结合”向“深度化合”的实质性跃升。
贰
深耕时序节点 构建“美”的坐标
我院党总支精准把握时间节点的教育内涵,将全年重大政治、文化、校园节点系统化布局,形成层次清晰、贯穿始终的“四季育人时序图”,使美育活动常态化、体系化。
聚焦政治教育节点 熔铸家园情怀的精神之美
“以美育人育美之人”主题党日活动,将清明节、“5·10”思廉日、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政治主题内化为常态化教育内容,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清明节制定“走‘红’计划”,组织师生党员参观南通红色师范纪念馆并创作红色主题文创产品,获“学习强国”专题报道。
“5·10”思廉日开展“清风润心廉韵绘彩”廉洁主题作品创作与社区巡展,实现艺术警示与文化润心的双重效果;国家公祭日策划“一朵花·一段史·一堂课”紫金草主题研学,创作绘本《紫金草的故事》,将历史记忆升华为和平信仰,相关项目多次获省级奖项并取得市级公益项目立项。
深耕传统节庆节点 焕活中华文化的传承之美
“以美育人育美之人”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文化内涵,构建了传统节庆、非遗技艺、创意转化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活动覆盖校内师生与校外社区,影响力辐射全国,显著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作为南通非遗典型案例被新华社大篇幅报道,累计阅读量达105.5万。
春节开展“绘春送万福”书画惠民活动,将祝福送出校外、送达青海。
元宵节拍摄非遗微视频《那人那灯》,记录灯彩技艺,实现活态传承;春分举办“我和风筝有个约绘”,融合非遗制作与传播。
端午节创新开发“端午大富翁”非遗主题桌游。
联动世界文明节日 构筑美美与共的交融之美
“以美育人育美之人”主题党日活动,利用植树节、世界读书日、国际劳动节、国际博物馆日等全球性节点,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植愈计划”结合生态劳动与心灵疗愈。
“最美四阅天”推出非遗主题藏书票,《师道传承》作品入选江苏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遗活动。
同步举办古籍装帧体验、非遗纹样拓印工坊,让阅读成为“可触摸的审美实践”,年参与师生超3000人次;国际劳动节以传统工艺礼赞女性劳动者。
国际博物馆日打造“江海博礼”IP,调研设计文创产品11组,工作室获江苏省大艺展二等奖,孵化项目获“挑战杯”省赛二等奖。推动44件作品落地孵化,其中《蓝·印》被南通文旅推介。
融创校园文化盛典 凝聚爱校荣校的情感之美
“以美育人育美之人”主题党日活动,深度融入校园文化肌理,有效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爱校荣校情怀,将美育与情感教育、校史教育紧密结合,营造了向上向美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学季“寻龍记”集章活动融合传统文化知识,吸引全校参与,成为美育新风尚。
校庆日“蓝不住的精彩”设计主题文创,“师”字蓝印花布包,展现地域文化与校园精神的共生共荣。
毕业季“布说再见”情感工程创作校园路牌挂件传递母校关怀。
三大盛典年均参与超12000人次,文创产品获中国移动等社会机构合作推广。
叁
深化品牌内涵 点燃“美”的薪火
我院党总支以“艺亩三分地工作室”为核心载体,持续深化“以美育人育美之人”品牌建设,拓展美育赋能党建的广度和深度。
1.固本培元,涵育恒美之基
固化“节点时间矩阵”工作机制,形成全年贯通、四季常青的美育党建时序体系,确保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运行。
2.守正创新,焕发大美活力
持续推动载体形式革新,广泛应用邮票、绘本、短视频、文创产品、互动装置等艺术化表达替代传统说教,实现政治教育“可视化”、文化传承“可触化”、价值引领“具象化”。
3.聚势赋能,融汇育美合力
深化“校—社—企—地”多元协同网络建设。积极联合中国邮政、社区党委、青海援建单位、非遗传承机构、文博场馆、社会企业等外部力量,有效整合资源,拓展了美育党建的外延空间,放大社会影响力。
4.深耕细作,结出丰硕美果
强力推动项目成果有效转化与孵化。《蓝·印》等44件作品实现社会推广与市场落地;多个项目在“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省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活动成效获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引领美育”工作范式。
肆
美育赋能党建 构建育人新格局
“以美育人育美之人”品牌实践,生动诠释了“以‘微美育’撬动‘大党建’”的显著成效,彰显了党建工作的美学张力与育人温度,构建起具有师范艺术特色的立德树人新格局,提供了提质增效的“通师方案”。我院党总支将持续深化探索,推动品牌在AI赋能下焕发新活力、提升新效能、实现新跨越,努力构建“智慧美育”赋能党建创新的新范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前瞻引领的“通师力量”。